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168        发布时间:[2023-10-28]

  一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精魂,是时间的精魂。

  日照莒县,在五千多年前,是莒氏部落先民的聚居地。莒国曾为“东夷之雄”,“东夷”是对黄河流域下游东方各族的总称,地域范围包括现今日照在内的山东省中南部。

  在莒州博物馆,当我看到不同的“旦”时,仿佛一下子便碰触到了“日照”二字的要义。远古泥土烧制的陶尊表面,“旦”像一幅画——拙朴的刻线,细看,是满眼云山日出的磅礴。不同陶器,有不同的“旦”:太阳跳出山峰,高一些、再高一些;太阳在葱茂的林木上;太阳安稳地落入山洼。

  像时刻表、像日晷,“旦”铺陈在博物馆远古的时光里,需要不停追溯。

  1957年,莒县陵阳河。连续几日暴雨,冲刷出一些古老物件,人们看出了异样。之后,人们发现和挖掘出了更多久远的器具,刻画了“旦”的陶尊便在其中。作为时间的明证,与“旦”前后被发现的十几个样貌丰富的图像文字,可上溯五千多年,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五百多年。图像文字是中国汉字的雏形,也证明了日照文明史的悠长。

  就在莒县,那些“旦”被发现后,有人年复一年仔细观察,发现春分秋分之际,清晨的太阳恰在山峰正中冉冉升起,和广口陶尊上一枚“旦”的图像别无二致。或者,就在五千年前某一天的同一时刻,匠人一边远眺,一边把这朝霞里夺目的日出时分刻画到了新鲜的陶胎上,再经过和太阳一样滚烫的火焰的烧制,“旦”便留存到了今天。先民描摹事物记录事物,图像文字引导出了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几乎是世界上不同古老文明文字的共同特征。

  到今天,“旦”字保持着最原初的意义。天亮了,太阳升出地平线,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年初始,最崭新的一天则是“元旦”。可作主语亦可作谓语的“旦”,和可作主语亦可作谓语的“日照”,多么相似。“日照”之名始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和图像文字相隔了约四千年,相隔四千年的古人如此心心相印吗?

  定然有可追溯的原委。我想,古人对“日照”总结释义的“日出初光先照”(乾隆年间《日照县志》)是原委之一。但在我的意念中,还需追溯。世间的太阳,安排晨昏、轮回四季,带给大地上所有生命必需的温暖和明亮,拟定世界的秩序。太阳在天宇,至高无上,世界上很多古老地方都把它作为神崇拜。在西北的宁夏贺兰山、嘉峪关黑山,我见过岩画的太阳神在古老的崖壁上光芒四射。日照的“日出初光先照”,似乎表明祖先们更深刻地感受着太阳神对日照的眷顾,太阳文化便在日照尤为显著。《尚书·尧典》载,尧王曾在日照观察日出日落的规律,制定历法;《山海经》有记,日照天台山,有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汤谷。至今,在天台山,还能寻到许多相关遗迹。

  “旦”,像日照的图腾。

  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日照”之名,让我觉得,日照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二

  莒县出土的文物中,还可深思的一样器具是酒具。成套酿酒器、大量高柄酒杯、盛酒的觯形壶……有些墓葬出土的酒具竟占随葬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酒对我的家乡——苦瘠曾甲天下的甘肃陇中是奢侈的。酒器琳琅,意味着粮食富足。莒县出土的这些酒器,说明五千年前的日照物产丰富,且先民已掌握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最引人瞩目的是日照东海峪出土的蛋壳黑陶镂空高柄酒杯,没有上釉,但器面细润丝滑犹如玉石。这种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的黑色陶器,在远古陶器中有着异样的明媚光彩。杯壁最薄处仅0.2毫米,仔细端详那个明星般保存完整的蛋壳杯,作为酒杯的核心,上部的酒腹只占了酒杯三分之一不到,而裙裾般精美镂空的手柄和底座占了更多位置,镂空手柄中还有一颗陶丸。精湛的技艺和耐人寻味的设计似乎在告诉我们,酒的意义绝非今日之理解。手柄中的那颗定心陶丸,举杯间,与陶壁相碰,发出悦耳之音——四千年前先民的耳朵,在嘈杂的市声中,辨别出了音乐的存在。酒器兼为乐器,因此有了远古东方的宗教意味。

  《论语》里的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他慨叹:“伟大啊!音乐竟能叫人陶醉到这种程度。”孔子所听韶乐又称舜乐,起源于五千多年前;舜,作为五帝之一,是东夷族群的代表。这正说明,五千年前的日照,便有了妙不可言的韶乐。当殿堂内庄严的韶乐响起时,孔老先生可否辨听出蛋壳酒樽的神妙之音?

  一样是酒,一样是音乐,一样都叫人愉悦陶醉,一样都关乎精神。再小的酒樽,站在那里,都玉树临风。黑陶酒杯,有的仅重22克,它们纤巧又庄严地吟诵着日照的远古诗意。

  三

  地图上,日照的半个身子被海水围拱着。我想起第一眼看到雁荡山时的所思,这山的奇异相貌当是大海所赐。而到日照五莲县五莲山、九仙山时,脑海里马上便浮出了雁荡。几乎在同一时间,我捕捉到当地人说,苏轼当年到五莲山时曾赞叹“奇秀不减雁荡”。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山和仙人,仙气贯通才能有这八个字。

  五莲山确实有仙——雪白的仙鹤,在五莲山气象万千的崚嶒怪石间,翩若惊鸿。相传,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五莲为密州所辖),在五莲山一块平坦巨石上为仙鹤建一诗意盎然的楼榭,并在巨石一侧题字“白鹤楼”,落款“熙宁九年九月末”字样。

  看不够“白鹤楼”三个字。距今九百余年的手笔,端庄敦厚,细细端详一笔一画,仿佛很亲近地看到了苏轼那个人。

  上善若水。在我眼里,苏轼的达观智慧皆是水的性情。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水,也有月色如水般幽微的水。他的人生,像日照大海边题了“撼雪喷云”“星河影动”的巨石旁的海水,水被石头击碎,很快复原为水原本的样子。

  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正是蝗灾旱灾肆虐的年份。他为民生疾苦奔波操劳,祈雨、灭蝗虫、治盗贼,甚至教农民种南方的茶。他同时是个文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则又仁又智。苏轼喜食,到哪里,都能将当地不起眼的食物用自己的理解变为美食。他自然也喜酒,酒文化悠久的日照在这一点上应该很得他心。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喝足了酒,看到高空一轮满月,想到亲人,想到月盈将会月缺,如同无常的人世,恨不能把这圆满的月亮留住,便在一卧石上题下“留月”二字。苏轼豪放大气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在密州酒后所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想着苏轼此人,这样的文字百读不厌。作为史上最著名的豪放派文人之一,他没有豪放到粗陋,他的细微和深情一样在他的诗文中处处可见。他时常物我两忘。他豪放时,“左牵黄,右擎苍”;深情时,“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在密州做太守,密州用仙山接纳了他这位仙人。他在密州,留下了至今让人们念想不已的文字。

  白鹤楼后来呢?

  1668年7月25日,山东临沂的特大地震波及五莲一带,山上巨石滚落,白鹤楼被毁。白鹤楼仙鹤般飞升了,而今在那块平坦的巨石上还留有人工凿孔和建筑基础。不远处,有两个马槽,传说是苏轼出猎时马儿饮水的小池子。

  四

  还是在五莲,有个奇异的石屋。石屋坚不可摧,有着与时间抗衡的巨大本领,它看上去老得很缓慢,只是石头上日复一日地堆积了些时间而已。就像日照定林寺里四千年的银杏树,而今依旧枝繁叶茂,岁月拿它没有办法。

  石屋在五莲山山脚西侧的丁家楼子村,它就是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著名的丁公石祠,是当地文化名人丁耀亢为纪念其父丁惟宁而建。丁公祠由石祠、仰止坊组成。石祠全石砌筑,108块石头,无一寸木一根钉。进得屋内,严正气迎面袭来。

  石屋的奇异主要在人。

  一是建造者的奇异。丁耀亢,日照五莲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作颇丰。在五莲山,至今还能看到多处他的题字,有的就近在苏轼的题字旁,隔着六百余年的时光,他好像正近切地靠着苏轼。“雄心傲骨气铮”的丁耀亢因为创作奇书《金瓶梅续》,年过花甲的他被羁押狱中120天,双目失明,四年后病逝家中。而今,他丰厚的文字,成了日照珍贵的历史文献。

  一是被纪念者的奇异。丁惟宁,丁耀亢之父,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曾官至御使、郧襄兵备副使等。丁惟宁为人耿介、刚正不阿,后遭人诬陷,“拂衣而归”,在五莲山下求得一方世外桃源。最令世人惊奇的是,在这安静的一隅,传说丁惟宁以“兰陵笑笑生”之名,续其父丁纯所著《恶豪传》一书,创作了《金瓶梅》这一明代“第一奇书”。

  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大谜案,很多人在求证丁惟宁就是《金瓶梅》的作者。缘由之一,离丁公石祠不远,有条山谷叫“兰陵峪”,丁惟宁曾在兰陵峪旁居住二十年。我还看到有位学者用二十多年时间通过缜密的研究,发现《金瓶梅》使用了大量山东方言。

  我是个外人,但我能做这样的推断:在生机勃勃、勾栏酒肆烟火气极浓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金瓶梅》的出现绝非偶然,至于它的命运那是另说。我还记得,进得丁公石祠,先看到的是一副对联:“一部金瓶梅,千古丁公祠”。丁公石祠身后站着九仙山,身边站着五莲山,全都气象非凡。

  那天黄昏,灿烂的云霞,覆盖着这块仙地。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文旅中的当代中国”主题征文启事
淄博市图书馆征文大赛
更多...

叶君健

杨骚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陈欣:“滴灌通”投融资模式应纳入金融监管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