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344        发布时间:[2023-09-18]

  “余光中的乡愁,一会儿在邮票,一会儿在坟墓,一会儿……又在海上漂泊。这首诗,有人倒背如流,我试过几次,很难代入。这些年来我要么忙于应付考试,要么忙于投送简历,换了三份工作,总算有了着落。每天要填写各种表格,草拟各种报告,陪领导迎送更高层面的领导……我无法定义我的乡愁,因为故乡早就被高速行驶的列车甩在身后。”

  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位九零后朋友小赵。不速之客大驾光临,还捧着两个大西瓜,按门铃时其中一只掉在地上,我是听到噗的一声才去开门的。

  我以一个长者应有的温煦注视小赵,他看着茶杯继续说下去:“一个人进入垂暮之年,有了一点积蓄或者功名,才会在百无聊赖情况下,从路边墙角捡拾一片叫作乡愁的枯叶,从中解读春花秋月的浮华。我甚至认为,当他衣锦荣归而不得,或者担心看不到他预想中的壮观场景之后……”

  我用扇柄叩击桌面,叫停他飘忽不定的狂言。

  不过,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反驳他。面对奔走江湖的年轻人,包容最要紧,其次是理解。

  小赵还告诉我,科室里的同事有三分之二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很奇怪,平时不大谈论故乡。对上海有一种隐约的隔膜,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提防。他们在下班后也会开玩笑似的学说上海话,说家乡话就要看场合了,怕引起误会。故乡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斜阳热烈地打在窗帘上,我们喝了一壶寿眉,去老城厢走走。搬空的老房子舒展着屋脊,疲惫的巨龙终于偃伏,门窗用粗笨砖块封死,收起最后一缕烟火。金家旗杆弄、大夫坊、巡道街、鸳鸯厅弄等老路名让小赵觉得很有年代感,又似曾相识。寂寞院门半开,一个老妇人正在给七八只流浪猫投喂,轻声絮叨着。它们听得懂,一根根尾巴竖得像旗杆。又走几步,一户尚未搬走的居民将小桌子摆在家门口吃晚饭。一锅绿豆粥,几只小菜,干煎带鱼、萝卜干炒毛豆、糟鸡翅。

  在小东门一家饮食店,我请小赵吃冷面,浇头要了三种:鳝丝、大排、香菇。我给他多加麻酱和醋,又叫了一瓶冰啤。小伙子吃得尽兴,汗珠渗出鼻尖,分手时说:上海人喜欢冷面是有道理的,它代表城市生活,在小小的热闹中既有照应,又有对比,也是中国人一直欣赏的中庸。我家乡的油泼面和臊子面则是单纯的,率性的,一竿子插到底的,南方人会觉得粗糙、简单。泡馍在上海怎么就落不了地?

  一个月之后,小赵请我去吃臊子面,他收到了家乡西安寄来的一箱干面。我第一次去他在浦东金桥的租住屋,韭叶宽的面条,塑封包装,码得整整齐齐,我看是机器轧的,他坚信出自手工。“看,我娘做的臊子,是面的灵魂。”玻璃瓶里的臊子与本帮辣酱画风相似,不同在于红油更加澎湃。我与房东大叔吃了臊子面,顺便再把西安的饺子宴、胡辣汤、葫芦头、肉夹馍以及鼓楼、兵马俑统统夸了一遍。

  我没告诉他两周前与他母亲在微信上聊过几句。

  十多年前我在西安第一次吃油泼面,一筷入口,毛发竖起。后来我在家里也经常制造这种快意恩仇的味觉炸弹,自以为在色香味三要素上已接近古都本色了。我对小赵说:“你假如不确定乡愁是什么,那么我告诉你,就在臊子面和油泼面里。”

  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的学生时代,妈妈时常将故乡的土菜端上餐桌,它们是霉千张、苋菜秆、糟带鱼、鲞鱼蒸肉饼、霉干菜烧肉等等。有一次我被一碗臭豆腐蒸猪脑惊到了,从未想到这两种低微的食材可以同框,金灿灿的老菜油流泻在烟青玉白之间,世俗大美无须藏拙。我跟妈妈去过绍兴柯桥五六次,故乡的河埠头、大石桥、乌篷船、老台门,散发着湿热雾气与酸甜味道的草垛,对,还有屋檐下的燕子窠,它们构成了故乡的光影和气息。但要是没有妈妈亲手烹饪的土菜,乡愁也不至于如此浓郁、如此温馨、如此静谧——尤其在夏日蝉噪阵阵的午后。

  今天,妈妈离去已整整三十年,每当我想念故乡,想念双亲,就会做一道家乡土菜。慢慢品味,忽而回到故乡,忽而回到童年。那味道不仅刺激味蕾,更让我欣喜、知足、清醒。妈妈是乡愁的摆渡人。

  不仅小赵,在我有幸接触到的新上海人中,表示不识乡愁为何物者不在少数。也许他们摆脱乡村背景、扑向城市的心情过于急切;也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兴趣过于浓厚,以至对乡间生活的细节熟视无睹;也许他们在告别家乡的那一刻,就决计要将记忆清零。壮怀激越,云帆高挂,可能还有淡薄的愤恚与惆怅。那么现在,我想应该是小赵们重建乡愁的时候了。

  在拥抱城市生活的前提下,重建与故乡的关系是必要的文化建设和心理建设,是对自己“从哪里来”的再次确认,假如说这是恋母情结的返乡,那也将是一次精神上的能量加载。我相信,他们在学说上海话、品尝上海菜的时候,在与上海女孩恋爱进而在黄浦江边安家落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与故乡连结的那根脐带还在。

  不要有任何顾虑,上海本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在小赵来到之前的一百多年里,有成千上万个小赵提着简单的行李在十六铺上岸,然后开始人生的崭新旅程。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来的。百川归海的小赵们,在双休日或假期里,不要总是叫外卖,吃快餐,匀出一点时间,以自娱自乐的心态做几道家乡菜肴和点心,犒劳自己、招待亲友。乡愁就在故乡风味的甜酸苦辣中。

  上海的餐饮市场接纳了很多异域风味,但最诚实的乡愁终究在自家厨房里。

  所以,乡愁是一张煎饼、一碗烩面、一锅杂鱼汤。我打碎了一把调羮,妈妈在微笑。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文旅中的当代中国”主题征文启事
淄博市图书馆征文大赛
更多...

叶君健

杨骚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陈欣:“滴灌通”投融资模式应纳入金融监管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