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172        发布时间:[2023-09-24]

  一个河南人,居然对泉州的洛阳桥念念不忘,心向往之。这是什么情怀?是少年情怀,更是历史情怀。

  在最初的记忆中,洛阳桥当然在古都洛阳,正式名称也不叫洛阳桥,而叫天津桥。源于这样一首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初读此诗时恰在青春叛逆期,且情场失意,总觉得跟世界格格不入,总希望砌一道墙将自己封闭。虽然矫情,却也有种在所难免的真诚。这诗的格调正符合当时的心境,而且从天津、洛阳直到嵩山,跳跃不止,也能安慰我对远方的渴念。因为喜欢,甚至连作者都可以淡忘,连此天津非彼天津也视而不见,充满着剜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急迫。

  谁让我喜欢的女孩儿是洛阳人呢?洛阳女儿名莫愁,可那段日子里,我已注定愁绪满怀。

  洛阳女儿终于去了加拿大。我脑海中满是这样的诗句: 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我需要一座桥跨洋越海,然而哪里会有?那就一定要到泉州看看洛阳桥。因追随洛阳女儿到洛阳时,并未见到那样一座桥。大巴朝洛阳桥开去,我没有参与车上的聊天,眼睛始终盯着窗外,仿佛一眨眼就会错过无数的青春信息。车子停下,气息越发腥咸黏稠。这氛围我颇为熟悉,它来自大海, 隔开洛阳女儿的大海。心灵悸动起来,像青春重新附体,在篮球场上左冲右突,成功突破上篮后回头再看,观众席上却不见了那张亲切的脸。

  下了车,简直是冲锋一般朝古桥奔去, 然而必须集合完毕,票卡才能放行,而有人偏偏要去洗手间。等待无聊,我张着嘴,鼻子飞速吸气,好像这里的海风与空气不同于生活多年的青岛。是的,还真是不同。这里生活的也许都是河南人呢。从晋室南渡到隋唐战乱,大量士族离开中原,距此不远的漳州便是故乡信阳的乡贤陈元光开辟出来的, 他因此被称为开漳圣王。若非如此,这条通向大海的河流也不会得名洛阳江,而这座建于万安渡的石桥原本叫万安桥,现在景区内依然有“万安桥”三字的碑刻。流浪的人总会怀念故乡。若不得归,便会寻找精神的代偿。所以一个生活在青岛的河南人来到泉州, 竟也有些寻亲的自作多情。

  一眼看去,桥体并不笔直。若非基础选址的限制,就是水流剧烈冲击千年的结果吧。桥面由六块或七块石板铺成,当然并不严丝合缝。脚掌、车轮日夜不停地碾轧,原本白色的石板已经发黑,跟两侧的栏杆有明显的色差。正值枯水季节,当年风高浪急的洛阳江河床已近干涸,黑黄黑黄的淤泥将那丛绿枝上的红花衬托得格外鲜艳,是三角梅吧, 具有开创性的筏形基础完整地呈现在建筑系毕业生的眼前,迎着江流的顶端形状尖锐, 像一条条船。基础远看黢黑,近观却又不乏绿意。种蛎固基的秘密,一时间也尽收眼底。那一刻,我居然有些感动:这个时间点是上苍的特意安排吗?好让我看清楚它的开创性技术?

  沿着桥走向对岸,步速却不知道该急还是该缓,步履便多少有些惶恐,仿佛石板上铺有一层棉花。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绿色背后有一个人,我便直奔此人而去。虽然这是四大名桥中唯一一座跨海桥,但那人也不可能是海那边的洛阳女儿,是而且只能是当年推动修建此桥的太守蔡襄。

  经过四十七道桥孔、五百根石雕扶栏、二十八尊石狮、七座亭、九座塔和两道将军石像,这才走到蔡襄跟前。石像格外高大, 我需要仰起头才能看清表情。天空蔚蓝,蔡襄背着双手,面朝大桥,脸上眯眯笑。笑容里多少有些志得意满,令人亲近而非讨厌的志得意满。是啊,这样一座桥建成,可为百姓提供千百年的便利,太守当然有资格骄傲。那是皇祐五年(1053),陈师道、晁补之呱呱坠地而柳永怅恨辞世,这里则干得热火朝天,叮叮咣咣,场面嘈杂而又混乱;蔡襄和他的母亲慷慨解囊,与他有同学之谊的舅舅庐锡也积极捐款,并具体主持督造,历时六年,方才于嘉祐四年(1059)完工。

  这个笑容一定是嘉祐五年(1060)的笑容。梅尧臣辞世那年的笑容。太守奉诏回京, 途经此桥,写成《万安桥记》时的笑容。很难说这笑容是对桥本身,还是对自己的书法而发。他这样能写《荔枝谱》的官员多半是不会把政绩挂在嘴上的,心里只怕也正在淡忘。然而正巧经行此地,文人与书家的癖习难改,怎能不留点儿文字,于是便有了这篇《万安桥记》: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迄功。絫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 翼以扶栏,如其长之 , 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 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庐锡、王寔、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 道繇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看吧,他并没有将自己列入“职其事” 即具体的有功人员之中,而桥本来也是叫万安桥。但我心里并未因之而有丝毫的失落。名桥古桥多的是,可哪座桥边还有这样的传世碑刻?都说蔡襄的楷书化于颜真卿,可在我这个丝毫不懂书法的建筑系学生、军事历史研究者的眼中,“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这句中的两个“之”,活脱脱就是颜真卿啊。

  离开泉州,直奔惠安。这是独行,并非集体活动。因我的癖好多少有点儿煞风景, 目标并非大名鼎鼎的惠安女,而是一座不会说话的古城——崇武古城。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可能也是唯一一座明代石城,怎能过门而不入?

  远远看去,城墙很是完整,是那种令人疑心的完整。从色泽判断,是经过大修的, 真正属于明代的石块只怕已经不多。好在这是座“活城”,石砌的拱券门洞下、石砌的街巷里、石砌的房屋内,市声喧嚣,生活一直活色生香;而那顽强地钻出石缝的丛丛绿草,更是给人以莫名的感动。你会强烈地意识到,这里的生活有种与众不同的质感,潮湿然而坚硬的质感。

  登上城墙,沿着跑马道走上一圈。如果说城中街面与墙壁石缝里的绿草还只是星星点点,这里便是花草烂漫。大片大片的绿色趴在城墙侧壁上,红花、白花、黄花点缀其间。我来不及辨别花种,便手扶垛口,向远处瞭望,就像匆匆赶来、遭遇敌情的将帅。俞大猷、戚继光当年也是这般心境吗?

  海风吹乱头发,蔚蓝的大海边,海滩是令人放心的必然洁净的黄色,大片大片的岩礁黄中带着暗红;略一转身,便有无数鲜红的色块奔来眼底,是红瓦屋顶。这景象跟青岛颇为类似,自然也令人感到亲切。

  汉语中的“城”本身便意味着防卫功能。按照《吴越春秋》的说法,“鲧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这种防卫的前提是生活,保护对象主要是平民,但崇武古城更像北宋时期宋夏边境上的堡寨,保护对象主要是军人,守卫海疆的军人。洪武二十年(1387),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下令修筑此城以抵御倭寇,也就是说,它的出现完全是军事目的。于我而言,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然而我此刻的心境远比在洛阳桥边复杂。在洛阳桥就是倾慕追怀,但在这里,却有诸多遗憾。崇武古城的修筑自然而然,天经地义,但此后的增修扩建则未必。比方嘉靖年间置四门楼,添砌跑马道、新建弓兵窝铺。为什么?因洪武年间抵御的倭寇是真倭寇,此举完全是保境安民,但嘉靖年间抵御的倭寇很大程度上是假倭寇,主要是想出海贸易的中国人。也就是说,它是断自家人的生路,同时也不经意地阻碍了整个民族与国家的发展。

  日本也有南北朝分裂阶段,也搞闭关锁国。然而小岛资源贫乏,无法抵抗中国瓷器和丝绸的诱惑,有需求便有市场,自然也会有人铤而走险。于是就出现了元末到明初的倭寇,其中的主力,是北方主导统一之后大量丢失了饭碗的南方武士。

  鉴于倭寇持续作乱,宰相胡惟庸被杀的罪名之一就是勾结倭寇(这很可能是故意陷害),朱元璋下令彻底断绝跟日本的联系。此后朱棣虽然又将日本纳入朝贡体系,但限制非常严格,十年一贡。而嘉靖初年的争贡之役过后,朝廷干脆厉行海禁,再度切断跟日本的贸易。

  毫无疑问,争贡之役是对明朝主权的侵犯,但起因却是日本内部矛盾,要争夺对明朝的贸易权。如果没有贸易限制,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些是非曲直。因而当时很多人主张放开,比方文坛的三大家之一、唐宋派首领、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然而很是遗憾,未被采纳。这也正常。一般而言,颟顸的朝廷和官员总会简单粗暴地关闭。他们没有承担历史责任的胸怀、胆识与气魄,于是就效仿鸵鸟,将脑袋埋进沙中,好像这样就没了风险。

  只是他们想关闭了事,结果反倒生事。东南沿海人多地少,靠海吃海已是多年传统, 很多人不愿也无法遵循禁令,便你禁你的, 我干我的。若禁令略微宽松,有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就是灰色的商人,如同钻出石缝的丛丛野草;一旦严到毫无缝隙,他们立即变身海盗,明火执仗,武装对抗。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徐光启也有类似的说法。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打出倭寇的旗号? 原因很简单,大张气势的同时,避免牵连家人。

  这其中当然也有真正的倭寇, 但既非主力,更非主谋。对于倭寇的具体比例, 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评估。有人说“夷人十一”,也有人认为比例更高, 但“止十二三也”,上限也不过三成。我们知道的、名声最响的倭寇首领汪直(也作王直),便是安徽歙县人,跟奉命清剿的胡宗宪是同乡。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以日本当时的造船能力, 民间也根本无法支撑这样规模的远征。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从南美发现了大量的银矿,日本也被称为白银群岛。这些白银在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物品的吸引下,大量流入中国。有学者认为,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中国成为世界的白银密窖。明清两朝之所以能从厉行海禁的嘉靖时代起建立银本位的货币体系,实际有赖于此。因中国本身银矿很少,出产极低,仅靠自身这点儿产量,根本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故而晚清时鸦片贸易一起,朝廷立即感觉到白银外流的巨大压力。

  其实中国本来还可以赚得更多,但因为海禁,跟日本的直接贸易被迫中断,西方国家乘虚而入,葡萄牙与荷兰在中日之间开展中介贸易,利润颇高。相形之下,中国最大的损失还不在经济,而在于开放的眼界与胸怀:明清两代,朝政封闭落后,中国彻底丧失成为海洋国家的历史机遇。这其中便有这座古城产生的阻碍作用——虽然细微,只是漫长锁链上不被人注意的一环。世代生活在其中的老人,应当是或者说至少有那时兵士的后裔。不知他们若知道这些内情,会作何感想。当然,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的。正如行走城中,永远无法获得城墙上的视野。

  千百年来,洛阳桥一直在发挥着沟通的作用。虽然都在泉州境内,却可以沟通海洋: 连接着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实际效果就是跨越大海。但崇武古城一直保持着防御姿态, 强迫军民封闭。所幸今天它的军事功能完全消失,只作为历史遗迹呈现,供人登临游览。拥抱海洋的趋势,已不可动摇。因此缘故, 这些怅恨也就可以一笑置之了。

  几只海鸥嘎嘎叫着从眼前飞过,慢慢融入那一片蔚蓝。我理理被海风吹乱的头发, 环顾一周,下楼朝海边走去。

  【作者简介:张锐强,河南信阳人。现为青岛市作协副主席。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两百万字。先后获得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山花》杂志双年奖。】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文旅中的当代中国”主题征文启事
淄博市图书馆征文大赛
更多...

叶君健

杨骚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陈欣:“滴灌通”投融资模式应纳入金融监管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