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79        发布时间:[2023-09-29]

  熊生庆,1994年生,现居贵阳。小说发表于《山花》《青年文学》《长城》《大益文学》《四川文学》《草原》等刊。

  大清早,秋萍就在群里喊,来呀,搓几圈呀。

  话音才歇,就来了几条消息。目下,孙子都送学校里去了,早饭也大多吃过了,正是闲着无聊的时候。秋萍点开第一条,素芬说,要死啊,回来也不兴早讲的。接着几条都是嗔怪秋萍的。到底是老七晓事,关切道,阿姐,你家冷锅冷灶的,想是还没吃早饭呐?先来家吃早饭,再陪你搓麻将也不迟呀。老七这么一说,秋萍就有些馋她的甜酒酿煨荷包蛋了,径直朝老七家走了去,端端稳稳吃好了早饭,才携了老七一路,绕过一径的筒子楼,迤逦往素芬干洗店来。

  这干洗店,外间洗衣裳,里间搓麻将,几十年了。几十年,算是一代人了,奚泠她们这一代人。奚泠小的时候,干洗店差不离是她半个家。她和杨柳街那帮野孩子一道,放学后就搁这里玩,玩够了,一溜儿围到侧间来,趴在素芬家饭桌上写作业,要等里间的麻将搓完,才伸着懒腰跟在大人屁股后头,深一脚浅一脚踩进夜色里去。

  这些往事,秋萍记得顶清楚了,恍惚之间,这一切还在眼下,可只是一忽儿,像阵风吹过似的,又都不见了。被那阵子风吹走的,是几十年的光阴,是一座曾经风光无限、繁华气派的大钢厂,是一拨拨在风里拔节般长起来的年轻人,是一个个吹皱吹干成面皮的老头子老太太。

  要说热闹,往前数二十年,有哪里比得上大厂呢?那时节谁家的孩子进了大厂工作,可比当干部还要得意的。现如今,大厂也老了。想这些时,秋萍心里会好受一些,连大厂都老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这辈子,算是交代给大厂了。不过,每当那个人冷不丁晃进心头来,秋萍就又毛躁起来了。

  搓几圈,秋萍照例要掏出手机看一看。时辰还早。更何况,这一整天都是她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用操心小家伙,也不用给奚泠烧饭。老七几次提醒,她才安下心来。这不,时运一转,就做了个清一色。素芬惊得张大了嘴巴,要死啊你,我是好多天没沾清一色的边儿了,你一来,就吃了把大的。

  秋萍高兴。一高兴,她就嚷嚷,老樊老樊,你来呀。老樊总也不老,被人们嚷嚷了大半辈子,他还是那样,顶着摇摇晃晃的大脑袋,腆着脸笑,边问要吃几斤,边用围腰揩手。得了答案,老樊讲,哦哟,他秋萍姨,你这把清一色,还不够这顿牛肉的噢。大伙一齐笑了。秋萍骂他,呆鸟,几斤牛肉,多大事体啦?讲完又只是笑。

  午饭吃得熨帖,连老樊也捉了碗筷,来搭边凑热闹。老七讲他,连自家锅边饭你也混的?老樊不抬头,夹了块牛肉递进嘴里,边嚼边说,将将搛了一块,才一块呢。秋萍捏她一把,就要他多吃才好呢,独他那一份饭钱不付,让他去气。

  你一言我一语,秋萍越发活络起来。这嘈杂热烈的氛围中,秋萍才真正觉着回来了,回到了杨柳街,回到了那一段过了大半生的日子中。只不过往日里回来,她只是舒坦放松,仿佛是终于做回自己了;而眼下,她有些发懵,有些犯晕。要死了,秋萍啐一句。

  吃过午饭,她照例是要盹一盹的。以前不兴这样,全是这两年在林城闹的。小家伙吃过午饭就要睡觉,秋萍左右无事,只好跟着盹,不想竟成了习惯。这次回来,本预备要待三天,小家伙爷爷家办事,一家人都去了。然而,昨晚临睡奚泠来了电话,说小家伙在乡下住不惯,死活要回家,他们得提前回来。没奈何,秋萍只好改了票。

  歇在靠椅上,秋萍想,下午定要搓个痛快,明儿一早又去林城,再要凑桌子,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年头,杨柳街这样一年四季不缺牌搭子的地方,真真是不好找的。不过,秋萍又想,林城也有林城的好。刚过去那年,小家伙嫌她生分,一碰就闹、一抱就哭,磨得她好几次要回昭明。可看着奚泠可怜兮兮的模样,到底狠不下心。现在,她慢慢习惯了,慢慢发现了那座城市的好。

  说起来,这种好还是和那个人有关。

  当她意识到那个人正频繁闯进心里来时,被吓了一跳。要死啊,她骂,不自觉慌了神,心底里,隐隐地又像种子发芽那样,冒出了一丝丝的小兴奋,一丝丝的小激动。

  那正是秋萍难熬的时候,小家伙从大班转入一年级这大半年光景,油盐不进,整日里只是闹,只是费(方言,指淘气、调皮),她那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好容易等到奚泠回家,囫囵吃过晚饭,正想和她说一说小家伙,可人家又还要加班,即便不加班,洗澡敷脸弄指甲,总归有无数事情做,连唠一唠的工夫也没有。倒像是我生的了,闹气的时候,秋萍这样讲。奚泠哪次不是嬉皮笑脸贴上来?又是哄又是抱又是亲的,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呀,女儿眼瞎找了个腿长的,不靠妈妈倒去靠他?秋萍心软,哪里耐得住这样?早又把心里头那点儿小疙瘩吞了回去。

  女婿在远郊一个镇上当领导,周末才能回来。逢着检查开会,十天半月也不见人影。而奚泠,作为女人,秋萍又怎么会不理解她?女人的青春,就好比那早春的花儿一样,到了奚泠这个年纪,又才生完孩子没几年,再不好好保养,比那春花还谢得快。这还不算,为了孩子,这么些年了,奚泠事业上仍没多大起色,她哪能不着急?

  这些,秋萍看在眼里,装在心里。她不说。

  那天接小家伙放学的路上,奚泠来电话说有饭局,不回家吃了。挂掉电话,秋萍隐隐有了不快,菜都备好了的,说不来就不来。家里又只剩下咱俩了,秋萍念叨。小家伙没听见,蹦到前头去了。转过油榨街,秋萍想,干脆也在外头将就一顿算了。问了小家伙,秋萍如了他的愿,婆孙俩吃了顿丝娃娃,小家伙高兴得不成样儿。

  时辰还早,秋萍就领着小家伙闲转,不知不觉转到了广场上来。西南角假山下喷水池侧边的场地,向来是卖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小吃食的,不知怎的,这天却有了一群人,一溜儿跳舞来了。说是跳舞,和寻常的广场舞也不相像,广场舞秋萍是不喜欢的。这伙人一身白,多是秋萍这个年纪,弹腿击拳、弓腰曲背,时快时缓,一径地舞着,颇引人注目。小家伙得了他喜欢的小食,就只顾得吃了,秋萍索性站下,看这群人舞。

  有人问了,这舞的什么呀?领头那位微微一笑,答道——五禽谱。从来只听说五禽戏,却又冒出个五禽谱来?言罢大伙都笑了。领头那位也笑,半点儿也不恼。笑完就各自散了。他们来得早,走得也早。

  这是秋萍第一次见那个人。

  好几个月后,秋萍才知道,原来这所谓五禽谱,是那个人根据五禽戏的动作演化出来的。五禽戏节奏慢,打着打着,人都要睡着了。那个人心细,从太极拳、广场舞中汲取了经验,根据中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创新了五禽戏打法,改名叫做五禽谱。五禽谱舞起来,应和着音乐的节奏,倒也像在跳广场舞一样,不过要比广场舞耐看些。

  入夏以后,奚泠出了趟差。这期间,左右无聊,吃过晚饭秋萍就领着小家伙到广场上逛,又晃到跳五禽谱那伙人跟前来了。秋萍愣了一下,心里起了个念头,心想加入他们跳一跳也是蛮好的。可是,站了一会,终于是没下决心,又领着小家伙走了。

  眨眼的工夫,暑假就来了。可天公不作美,刚放假,稀稀落落的阴雨就下了起来。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只要飘起阴雨,就如老妇人的话头一样,没个完的。雨下了一周,小家伙在家里憋了一周。一周不兴走动,秋萍也觉得整个人都上了锈。这天起得床来,明晃晃的太阳光晃进屋子里,秋萍兴冲冲收拾小家伙起床,一弯腰,喀嚓,腰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接着就木了,逐渐胀将起来。秋萍暗骂一声,在床沿上坐下,歇了好长时间,这才确信,老腰是真伤了。

  在群里说了症状,老姐妹们七嘴八舌,有让她去医院查的,有让她拣药的,老七把语音打了过来,说,净胡扯呢。秋萍苦笑。老七又说,谁还不知道呀,早些年风里来雨里去,虽说你们铣床车间比不得别的车间辛苦,可终日对着那些冷冰冰的铁家伙,就连机器也是会磨损的,人哪能不落下些毛病?说了半圈,秋萍就讲,老七你犯过腰疼吗?老七这才直奔主题,说——扎针,扎针,灸一灸就好了。

  下楼右拐,打从小区侧门一径出去,沿着对过照壁巷走,出了巷子左拐,广场就在眼前了。这条路,原是秋萍经常带小家伙走着的,可她还是头一次发现,照壁巷尽头丁字路口侧角,竟有家中医馆,叫悬壶堂。

  秋萍把手摁定腰,捱过去,一个二十来岁的小护士迎上来,把她引到了侧面的诊室。秋萍啊呀一声,你不是那谁吗?她揉了揉脑袋,努力想着。我知道你,见过好多回的,她说。那人微微一笑,请坐,是哪里不好啊?说话时,露出一口齐整的白牙,声音糯糯的,竟有些少年气,浑不像这个年纪的人。对了,想起来了,秋萍讲,你就是经常领着大家在广场上跳舞那位嘛。那人笑着点头,说,五禽谱。

  熟络以后,他才跟秋萍讲,其实五禽谱只是个噱头。你是知道的,这年头,中医不好做呐。秋萍就笑,笑完了说,黎医生,看不出来呀,你竟是这样的人。不过,她又补一句,反正跳舞也是跳,跳你这五禽谱也是跳。她说这些的时候,已经加入舞蹈队好些日子了。那时候,腰早好了,黎医生给她扎了三次针灸,拔了次罐,将息了些日子,胀痛便慢慢消了。可是,也说不上来为什么,黎医生邀请她加入舞蹈队时,她心里想,只怕时间有些赶呢,嘴上却说,好呀,我也这么打算呢,再不动动,都要生锈啦。

  黎医生也叫她阿姐。秋萍问他,黎医生是哪里人啊?他说,阿姐你猜。看了医馆的简介,秋萍心里头就猜着了七八分,便讲,大城市来的,还习惯吗?不习惯也有十来年了,他说,这医馆原是我姊姊开的,家里出了变故,便把我叫过来接手,回想起来,还像是刚过去没几天的事情呢。秋萍本想讲两句安慰的话,可寻思起来,又不好多说,只得缄口。

  诚如黎医生所言,许多的事,不管过去多久,一旦回想起来,就还是像刚过去没几天一样。那些往事,秋萍不愿回忆。然而,她终究也还是要常常想起的。夜深人静,那些事总涌上心头,任凭怎么赶也赶不走,毫无办法。

  很长时间里,秋萍把那段不幸的婚姻归咎于父母。作为最早的一拨“三线”人,像其他成百上千个家庭那样,父母千里奔袭,毅然领着秋萍来到了杨柳街。然而现实情况远比他们预想的艰难,父母成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秋萍。俩人一合计,就把秋萍交给运输队长老赵的媳妇照看,秋萍从此就跟赵志明一口锅里吃饭,一个院子里成长。到了十几岁,当老赵提出想让秋萍给他们家当儿媳妇时,父母虽有些抵触,可最终还是答应了。秋萍偷听过父母谈话,父亲的意思是,虽然老赵家人“粗”了点儿,可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要想真正扎根,这是条路子。就这么,二十啷当岁的样子,秋萍就稀里糊涂成了赵家媳妇。

  结了婚,特别是有了奚泠以后,秋萍才发现她一直叫“哥哥”的那个人,其实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当“哥哥”时,他还勉强知道怎样对人好,怎样疼人,可成家后突然就变了,上完班只晓得打球,一身臭汗回到家,澡也不洗,往沙发上一靠,张嘴就要酒要饭要菜。酒菜上来,他的球友们也来了,一群臭男人搅在一块,抽不完的烟、喝不完的酒、讲不完的屁话,经常闹到大半夜,才留下满地狼藉,等待秋萍清扫。

  秋萍性子好,她总是不愿让父母操心的,咬着牙,默默扛下来。老赵到了退休年龄,在他们家亲戚的帮助下,赵志明顺利接班,当上了运输队长。秋萍以为,生活总算有了起色,都当队长了,总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浑闹了吧?秋萍暗想,虽然赵志明糙了些,可日子还能将就过。能将就过,就这样过下去吧。可让秋萍打死也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外面有了人。

  秋萍本已下了决心,要鱼死网破。可是,因为奚泠,她终究没能狠心到不顾一切的地步。所以,事情摊开后,她什么都没提。她想,只要有奚泠,只要奚泠陪着自己,日子就还是能勉强过。她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奚泠,往后的日子怎么办。秋萍永远不会忘记,赵志明搬出家里那天,他脸上挂着的如释重负的表情。他以为,就从此过上逍遥自在的好日子了。

  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赵志明的好日子没过上多久,酒后驾车,连人带车冲进河里,连个泡都没冒。知道他离开的消息,秋萍哭得没了样儿,哭完了又骂,天杀的,还不是你自找。

  秋萍哭过了,还是该上班上班,该做事做事。路已经走到那一步,到底不是一家人了。可奚泠还是个孩子,秋萍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她做出什么傻事来。然而,日子不就是这么熬过来的吗?一天天,一步步地走着,事儿也还是一桩接一桩办着。奚泠上初中,奚泠上高中,奚泠考上大学,奚泠恋爱了、结婚了、生小孩了,每一样,秋萍也都会在心里头和那天杀的通口气。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秋萍这样对自己讲。甚至每年清明,奚泠忙不开时,明里暗里,她还要提上一提。她不去,也不想去,但心里头是希望奚泠去一去的。

  送走父母以后,秋萍才慢慢想明白,也怨不得他们。

  如何怨得别人呢?一切都是命,是命。

  这大半生都在围着奚泠转,潜意识里,她觉着,没有自己奚泠不行的。她能不管不顾吗?作为女人,另外的路,也不是没想过,但是,她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把内心的火花给掐灭了。

  她告诉自己,不能够。

  然而,许多的事情,又是不能料到的。比方说,前些年,秋萍就从来也没想过会离开杨柳街,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在杨柳街过了大半辈子,秋萍早就打定主意,把往后的岁月都搁在这儿了。可是,奚泠的事,她还是放不下。难不成真给孩子找保姆?网络上那么多保姆虐待孩子的报道,怎么放得下心?她到底还是来了。不能不来。

  下午五点半,黎医生准时在群里通知集合。秋萍总是晚到,要接小家伙放学,要烧晚饭,要等奚泠回家。把这些做完,挨边七点了,她才领着小家伙出门,跳上一个钟头,等小家伙也玩够了,再带他回家写作业。奚泠落得清静,没有小家伙闹她,秋萍也可以趁机锻炼锻炼,再好不过了。

  做中医的到底不一样,黎医生端的有耐心。那套五禽谱,他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一个姿势一个姿势示范,很花了些功夫,才把秋萍教会。舞蹈队那班人,大多是黎医生的病人,有的是关节炎、有的是风湿、有的是腰腿毛病,还有女人身上的那一类痼疾,总之,上了年纪容易犯的毛病,那班人里头倒都能找出来。有人跳了段时间,厌了,就又加入广场舞或者是太极队、羽毛球队里头去,也不断有人加入进来,来来去去,尽管这五禽谱才跳不过小半年,人员也始终能保持在三十个左右。这就够了,一次跳完舞往回走的路上,黎医生平淡地对秋萍和另外几个队友说。那一天正好是周末,女婿从镇上回来,和奚泠一道带小家伙看电影去了,走到医馆门前,黎医生把他们邀了进去,说是去尝一尝新上的菊花茶。

  要说,舞蹈队这班人,黎医生送送膏药、分分花茶,是常有的事,但邀去医馆里头喝茶,是不多的。医馆秋萍早就熟悉了的,但直到这天她才发现,原来过道最里间那个常年闭着门的屋子,竟是个大茶室。她暗忖道,这黎医生,倒会享受。可入了座,她才发现这一圈的中式红木沙发,竟都浅浅浮了灰尘,连那套茶具,也是黯黯的,很有些日子没用过了。

  黎医生一边将茶具挪到阳台上洗手台里清洗,一边招呼他们坐下。老赵谈兴浓,一来就点了烟,说个没完。黎医生洗完茶具回来,淡淡说,老赵,烟还是要控制的,你那肺,再折腾不起了。老赵僵住,嗨了一声,只好灭了烟。花茶好不好,秋萍没尝出来,她竟无端注意起黎医生来了。他的说话,他的动作,他的永远擦得铮亮的黄色复古软底皮鞋,一身熨帖笔挺的白色舞服,永远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特别是鬓角那两撮染过但又褪了色的灰白。和这些人在一起,他时时处处显现出一股子独特。这些,秋萍看在眼里,多留了份心。

  也是寻常一盏茶,茶到三巡,话唠了一歇,便告退了。到这个年纪,各人有各人的作息规律,不愿过多打扰人,更不愿让人打扰。然而,那一夜,秋萍破天荒失眠了,左翻也不是,右翻也不是,瞪着眼,丝毫没睡意。她觉着心里头欠欠的,空落落的,她是在想着黎医生那间茶室呐。茶室那么大,那么空,又那么别致,可总觉得缺点儿什么。缺什么呢?那些蒙尘的茶具、混合着淡淡霉味的家具、考究但又显得凌乱的摆件,以及阳台上飘过来的刺鼻药味,缺什么呢?她突然明白了——缺个人——缺个把这些东西照拂得妥妥帖帖、清清爽爽的人。

  她的心口不自觉地热了,脸上早烫将起来。所幸夜已很深,黑暗中,没有人看得到她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一抹几可忽略不计的绯红。片刻过后,秋萍冷静下来,不再往深处想了。不想。她慢慢进入梦乡。这也算是岁月教给她的一种本事。人在世间,谁的背后不是辛酸和不得已?谁的光鲜从容和体面之下没有故事?看明白了这一层,且能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这些年来,秋萍以为,她总算安生了。哪里想得到,这另外的一层悸动,会在心湖底慢慢洇开?这是谁也无法想到的,然而又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发生着的。秋萍暗下决心,不能这样,不能够。

  她退出了舞蹈队。她给队友们——主要是黎医生——解释说,这一段孩子忙,身体也有些吃不消,先歇一歇。队友们劝一劝,也就不再过问了。黎医生热心,给她私发了消息,问她,是哪里不好呀?用没用过药呀?中药最是合适调理身子的,要是有需要,一定要到医馆里来呀。一番话,说得秋萍心里头七上八下,知道不好搪塞,只得现编了个借口,说是老毛病犯了,胃疼、胸闷。哪知不一会工夫,黎医生就让小护士把药送到了她家楼下来。拿到药,黎医生又专门来电话,叮嘱她服用时间和用量,言语间满是关切。

  秋萍心里头暖了,慢慢软下来了。但她到底不是容易晕头的人,只一会,便又镇定下来。她想,这黎医生,对病人一直这样吗?对每个病人都这样?这黎医生,是不是每个退出舞蹈队的他都要挽留?留住一个队员,就留住了一个顾客呐。没头没脑想得远了,秋萍才收住思绪,转而思忖,倒是自己狭隘了。

  退出舞蹈队,秋萍回了几趟杨柳街。有时是三两天,有时只大半天,只有在杨柳街待着,心里头才安稳,只有和老姐妹们一道,端端稳稳坐在麻将桌前,她的心里才有把握。

  就说这一趟吧,秋萍原可以多住两天的,小家伙的爷爷奶奶向来和秋萍不对味,那边的事体,无论大小,她是不过问的。哪晓得小家伙这般闹腾,硬生生让秋萍临时改票。下午的麻将,秋萍打得不温不火,却也小赢了几把。临近傍晚,老七竟做了副龙七对,高兴得没了样儿。素芬这天点子背,只是输,见老七那得意劲儿,一恼,干脆不打了。原还有角子等着上桌,知道秋萍赶明儿走,老七起身拉了她说,早上竟忘了,还去我家,给你个东西。

  老七家小子在深圳做服装设计,给老两口寄了对腰部按摩器,老七家的看也不看,见天在外头钓鱼。老七讲,阿姐,你腰不好,这玩意闲着怪可惜,拿去用吧。推辞不过,秋萍只好收下,又在老七家说了一歇话,才转回家里睡觉。

  转天到林城,吃了晚饭,秋萍就用上按摩器了。

  奚泠问她,不跳舞了?

  秋萍只是拿眼睛望别处,不答话。寻常里,奚泠有个什么心思,哪儿有秋萍看不明白的?可调了个个,就不一样了,奚泠大大咧咧的,如何知道秋萍心思?

  好几次,话都到嘴边上了,秋萍是想说说那个人的。可终究没说。怪难为情,她开不了口。这样过了段日子,倒也还好,心里头那股子气似乎顺了。日子虽说不如在杨柳街那么有滋有味,也还算平静。偶尔,秋萍会设想,再过两年,等小家伙长大些,可以放手了,就回杨柳街去。回杨柳街,每天散散步,搓搓麻将,也许再养只狗,就这样度过余生,也算值当。

  不知觉又到了深秋季节。

  林城四季向来不很分明,一年到头只有夏天冬天,春秋两季,几可忽略不计。这不,连日不歇的秋雨又来了。林城的秋雨不光雨脚长,还冷,那种针尖儿刺入骨头般的冷。雨多,气候就潮,偏又是冷雨,老胳膊老腿就承受不住了。起初,秋萍倒也没觉得严重,只是早晚膝关节发凉,隐隐作痛,可该走还是走,该动也还是动。她想,干脆吃点西药算了,见效快,还省事儿。然而,一个疗程下来,不但不见缓解,反是更严重。秋萍只好去医院,正规大医院。可医生说,只能办住院,边观察边治疗,别的办法却再没有了。住院是不行的。从医院出来,秋萍忿忿地,把那不争气的老腿咒了一通。

  只好又去中医馆。好些日子没见,黎医生热情得紧,细细问过症状,长吁一口气,嗔怪道,晓不晓得这种毛病不能拖呀?我看你是半点也不晓得爱护自己的了。一番关切后,他给她匀匀地按了一遍。他的手指触到腿时,她冷不丁缩了一下,倒像个孩子,怕痒似的。他微微一笑,试探着又把手递了过来。他的手指竟是那般有力,很是炽热。按好了,拔罐和针灸照例也是要有的。趁这间隙,黎医生给她泡了茶,一杯五加皮茶。

  秋萍握定杯子,浅浅啜一小口,有些烫人。他说,带点回去吧,对风湿好。他的语气淡淡的,永远是那副不经意的口吻。可那不经意中,分明又透着关切。秋萍心口紧了一下,忙不迭说,好啊,带点回去,林城湿冷,你也多喝一些。

  那晚,秋萍做了个奇怪的梦。她梦见自己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奔跑着,跑啊跑,双脚都麻木了,这时,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再见,秋萍。她抬起头,一张熟悉的脸庞嵌在半空中,那是奚泠爸爸的脸。多少时间了,在她的梦里,奚泠爸爸留给她的永远是个孤绝的侧影,但这次,他看着她,笑得很温暖、很干净,像五岁那年他们在钢厂家属区院子里的第一次相遇。不过,那张笑脸很快消失不见了。她继续奔跑,脚下的路越来越崎岖,周围也越来越荒凉,某种类似幻觉的窒息感在她的身上蔓延。即将倒下时,她看到了这条路的尽头。路的尽头一片死寂,什么也没有。可是,就在这当口上,那个人突然出现了——黎医生。他款款走来,关切地望着秋萍,用他滚烫炽热的手握住她,轻声说,原来我们都已经走了好长的一段路了啊。

  她哭了。从梦中哭醒过来。她已经忘记上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了。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这种感觉让她既难堪又恐惧。多少年了,她的心,早就麻木了。可现在是怎么了?她又禁不住胡想起来。

  转天上午,黎医生来信息说,阿姐,回来吧,你回来才好呀。

  秋萍定了定神,认真想了一会,回复说,春节后再看吧。

  这年春节比往常暖和。秋萍领着奚泠一家,热热闹闹回了杨柳街。

  节前奚泠劝说,不如就在林城过节,过完初三,我们去乡下看孩子爷爷奶奶,那时你再回杨柳街不迟。秋萍不答应。她是顶不愿意在林城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林城这帮熟识的老头子老太太,没几个爱搓麻将的,凑不齐牌搭子,且即便是凑齐了,那感觉和杨柳街也是大不一样的——仿佛除了杨柳街,别个地方都不算是真正搓麻将。另一方面,这一年,秋萍心里起了个念头,她想去看看他。

  知道秋萍的打算,奚泠吃了一惊,问她,怎么突然要去看他?

  秋萍望着窗外,并不答话。

  那一天,用过早饭,一家人就往西福苑来了。停好车,奚泠在前头领路,秋萍的脚步却不自觉放缓了。奚泠看出她的犹疑,宽慰道,妈,都这时候了,没什么好犹豫的。这话像泼了盆水,把秋萍浇醒了。是啊,她想,都这时候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倒像可以犹豫的时间还很多似的。

  秋萍是第一次来。站在墓前举目眺望,绿水环抱,远山逶迤,虽是冬天,到底是年关了,山上隐隐已有了绿意,叠嶂的峰峦层层荡开,别是一番景致。烧完纸钱,奉过贡品,奚泠又窃窃叨叨说了一歇话,就该下山了。这时候,秋萍才说,你们到停车场等我吧,我和他单独待一会。奚泠一愣,这是她没想到的。

  山风阵阵,尚透着寒气。秋萍站了一会,只觉脚底发麻,索性坐了下来。可坐下后,她又不自在了,于是又站起来。她一会儿站,一会儿坐,总也找不到个舒服的姿势。预备好的话,也就一句也说不上来。一低头,瞅见方才奚泠奉上的那小半瓶供酒,索性拿了来,奠几滴,猛灌了一大口。热辣辣的白酒刀子一样烧过口腔、烧过喉咙、烧进胃里,她才感到活络了些,感到舒坦了些。可是,张开口,依旧啥也讲不出来。

  挣扎了半晌,她负气道,你呀,你呀你。

  这话,既像是说眼前沉睡着的这一位,又像是说自己。

  她在墓前坐了许久,把剩下的烧酒一并喝了下去。秋萍本就不胜酒力,山风催逼,往事一股脑儿涌将上来。她蜷着身子,抱住双膝,紧紧缩作一团。远远看去,倒像尊纸糊的塑像。终究是一言不发。

  临下山时,秋萍长叹一声——唉。

  这一声,她叹的是自己。

  春节过后,林城广场上的花儿就争相开放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只是,整个正月里,女婿一次也没有回来。奚泠很平静,她说,他忙,他一直很忙。秋萍也不问。不用问。

  这天黄昏,秋萍领着小家伙,又转到广场上来了。小家伙欢快地踢皮球,秋萍有些乏,侧身坐在一树将要开谢的贴梗海棠下。一抬头,黎医生不知从哪个角落突然冒了出来。他依旧笑着,不紧不慢说,阿姐,你也在这里啊?秋萍亦笑,说,要坐坐吗?黎医生就坐下了。

  阿姐,他说,你考虑得怎么样,什么时候回来呀?

  回来?秋萍似有些讶异。

  回舞蹈队呀,他说。

  秋萍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们坐在那株贴梗海棠下的长椅上,一边看小家伙撒欢儿,一边漫不经心地说话。主要是秋萍在说。她给他说杨柳街,说杨柳街上的各种吃食,说她身边的老姐妹们,说那座大钢厂,说素芬干洗店,以及她们在干洗店里度过的那些岁月。她说,等小家伙长大一些,无论如何是要回去的。最后,她说到了奚泠的爸爸,说到了这个春节。她说,真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会去看他。顿一顿,她又放低声音,补了一句——没想到,我还是这个样子。

  黎医生很认真地听着,不时报以礼貌的微笑。只是,这微笑,渐渐就有些僵硬了。他轻轻拍了拍腿,顺势站起身来。

  阿姐,他说,时辰不早了,我该走啦。

  秋萍抬头看看天,是呀,不早了,我也该回去啦。

  小家伙还没玩够,他那么小,哪里管得那许多,一个劲只是闹,不肯离开。秋萍一把拉住他,眼见挣不开了,他只好不情不愿跟着外婆和黎医生往前走去。

  落日晚照,从不停留。但此刻,温柔的霞光均匀地铺洒在广场上,铺洒在他们的背影以及身后那些看不见的脚印上,天边滚烫的落日目送他们缓缓离开,像一段戏曲的谢幕。

  他们穿过广场,来到照壁巷尽头丁字路口侧角处,俩人同时站下。黎医生说,再见了,阿姐。秋萍点头,再见,她说。言罢,各自转身,步入沉沉暮色中。

  小家伙突然哭了起来。


 
2023“三门峡白天鹅旅游季” “三味奇杯·爱在天鹅城” 全国美文大赛征稿启事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读者·原创版》主题征稿启事
“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全国征文启事
茶文化全国主题征文大赛
《故事会》2023年最新征稿启事
《2023·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约稿函
《青年文学》公布2024年稿费标准及投稿指南
“四川青年诗人小辑”征稿启事
《杭川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征稿启事
全新创刊!《新天桥》杂志欢迎大家投稿
第十四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启事
首届“爱心杯”华文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稿启事
“传承友谊·我与东盟的故事”征文启事
第七届哈哈诗歌奖征稿启事
《厦门文学》征稿启事
《山东文学》​杂志,随笔、小说、散文,全国可投!
“文旅中的当代中国”主题征文启事
淄博市图书馆征文大赛
更多...

叶君健

杨骚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陈欣:“滴灌通”投融资模式应纳入金融监管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