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489        发布时间:[2023-05-28]

  过了桐木关,就进入武夷山国家保护区的核心区——原始森林。森林和森林不同,大兴安岭苍莽壮美,云冷风清,因其独有的地理位置被誉为“鸡冠上的绿宝石”。而武夷山奇峰秀水,幽谷暖翠,像一枚别在祖国胸前的翡翠胸针。

  诗中有云,“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武夷山里的日与夜都静,白天近处的蝉鸣屏蔽远处瀑布的水声,夜里蝉声歇了,紫茉莉悄然绽放,开在不起眼的路边。自然村里灯光寥寥,几个半大孩子追赶玩闹,茶场忙碌一天的人,终于得空沏上一壶茶,隐入山中的长夜。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几十个自然村散落在山中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的桐木大峡谷断裂带。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忙闲有节,与茶为伴。

  古生物避难所

  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武夷山成了古生物的避难所。早在国家保护区成立之前,科考人员就已多次深入这近乎与世隔绝的山水之间,进行探索和发现。

  当地人熟知的凯文是挂墩自然村的老朋友,他是南京林业大学的外籍教授,来自美国的生物学家,经常在村民带领下前往海拔1800多米的挂墩山。

  2019年3月的一天,凯文教授来寻找一种角蟾,最初发现这种角蟾的时候,他以为只是普通的挂墩角蟾。回去后,经过照片的仔细比对,他惊喜地认定,这是广义角蟾的新种。于是,他再次来到新角蟾的栖息地,而这回却没那么幸运,接连几天都寻不见新角蟾的踪影。

  野外科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收获是常态,然而好运气可能就潜藏在一阵风,一团雾,或是一场雨里。村民说,就是在一个雨夜,漆黑幽深的山林里,凯文教授和新角蟾重逢了。起初只有两只,后来是四只,直到发现了十八只。此后,他们经常在雨天不期而遇,凯文教授为此给新角蟾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雨神角蟾。

  之后,雨神角蟾的照片刊发在国际权威期刊《ZOOTAXA》杂志上,展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它憨态可掬,一夜之间被世人所知,却依然自在无忧地过着隐居生活,没有沦为标本。早在相机发明之前,科考人员保存和研究物种的唯一方式是标本,冠以“挂墩”之名的脊椎动物标本就超过了50种。

  在科考人员心目中,武夷山国家保护区是一个巨大的盲盒。它未知,神秘,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地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红茶漂洋过海

  诞生于武夷山桐木的红茶正山小种,被公认为世界红茶的鼻祖。万里茶道曾在此启程,途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一路向北延伸,穿越沙漠戈壁,途经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

  红茶漂洋过海到英国,生成了最早的衍生品英式下午茶。据《茶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记载,每天下午4点钟,英国人会抽出15-20分钟的茶点时间,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普通大众,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配合茶点,惬意地饮一杯红茶。今天,下午茶文化也来到中国,简化为休闲、社交。坐在茶农的桌前,用武夷山的水沏一盏武夷山的野茶,入口轻柔,带着一丝果香。野茶以腐叶为养分,采摘于高海拔原生态的野生茶树,它们绝非千人一面,因为每棵茶树受不同的日照雨露影响,很难用一种味道诠释它的一生。

  坐在武夷山的瀑布前,泡一壶百年老枞,一口入喉,茶气立了起来。老枞的味道,有人喝不惯,有人喝不懂,不似岩茶入门级的水仙、肉桂,口感柔顺,味道亲和。老枞是年份茶,多一年树龄,增一层味道,八十年树龄以上的老枞,饱满的木质感中微微沁出腊梅的清香,裹挟着树龄和风土的气息,沥尽一棵茶树的阅历与风霜,好茶在骨不在皮。

  黄冈山上的溪流自峰岩幽谷之中蜿蜒而下,汇聚而成九曲溪。遥想古人隐居在此,舀一瓢清冽的溪水,煮上一壶大红袍,隐于山水间,云与浮名散。

  世代守护茶山

  对于茶的延展性,美食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网络上流行起“春天的第一杯奶茶”时,抹茶蛋糕已经过气了。茶从茶台上下来,走上餐桌,有了龙井虾仁、普洱红烧肉;走进咖啡馆,有了红茶拿铁、鸳鸯咖啡,更不必说那些名目繁多的奶茶,它们以传统茶为基础,纳入了花草,再把水果、甜品、牛奶等所有软糯甜香的食材统统搅拌在一起。观照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包容、多元、冒险的姿态,带着某种自我宠爱的精神内核,成为都市的年轻人们愿意为之排队的“小确幸”。

  在武夷山,被招呼坐下来喝口茶是再日常不过的事情,茶人与客人之间的话题也离不开茶。一道道下来,茶的色泽,茶的味道,味道的结构,个人感受的幽微差异,斟茶与饮茶之外再无条条框框的拘束。在茶人眼中,茶叶只是一片树叶;在客人心中,一口茶就是一座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也出好茶人。国家保护区成立之前,山路难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砂石路连接着各个自然村之间,从这条路抵达海拔最高的麻粟村有17公里,以当时的路况,开车单程要一个半小时,茶和毛竹就是村民们全部的生活来源。

  原生态的山水孕育出世界一等红茶,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喧闹,桐木人依旧世代守护着茶山,沿袭着传统的方式管理茶场,用传统的工艺采茶、制茶,倾注全部的情感为一款新茶命名,在茶的四季轮转中安放自己的一生。

  待到来年春天,春水初生,春茶待醒,茶农们也要舒活筋骨劳作了,正是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石阡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周兴嗣短篇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宝安文学》周刊专栏约稿启事
“咸阳游记”文旅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武山文艺》征稿启事
第六届“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启事
“荷塘印象杯”首届绿美东莞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武鄂黄黄”都市圈主题征文启事
首届阿买妮诗歌奖征稿启事
首届“西戎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启事
“我所了解的河湖”征文大赛启事
首届“客韵官陂 多彩土楼”征文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光影之梦”全国中短篇小说征文大赛,题材类型均不限!
《教师报》教师节特别征稿
「北京晚报」9月主题征稿函
“德才杯”青岛印记征文大赛正式启动
遇见中医药微型小说大赛正式启动
第四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
《翠苑》文学双月刊征稿启事
《映山红》杂志新开专栏征稿
更多...

李健吾

冯雪峰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高峰:提升零售银行数智化能力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