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212        发布时间:[2023-05-10]

  近日整理箧笥,翻检出一批四五十年前的写生稿。其中1979、1980年间在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求学时,每于课余、假日到桂林公园、康健公园、漕溪公园、上海植物园中所作的紫藤画稿,最引发我的感慨。

  紫藤为豆科木质藤本,老干粗劲,勾连盘曲,依附缠绕,高可达十数米。羽状复叶,春花夏荚,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青紫,顶生下垂,串珞簇缨,蒙茸密集。另有白色变种,则别称银藤。多用于园林花廊、花架的垂直绿化。

  我虽然很早就见到并画过紫藤花,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对它一直没有太大的好感。因为,我的审美每以经典的阅读为标准,而在我的阅读中,古诗词中很少有咏紫藤的。白居易的一首五古,更直斥其“附著”“绸缪”的形态为“害有余”,而“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尤其是,历代的咏花诗,以宋人为集格物致知、穷理尽美之大成,而后人所编的各种“历代咏花诗词”,于紫藤,几乎不见一首宋人作的!咏紫藤花,撇开唐人李白等的有限几首,主要是从清代以后才兴盛起来的。杜甫不咏海棠,是因为诗人个人的特殊原因;几乎所有的宋人都不咏紫藤,就不能不从紫藤自身去找问题的根本了。以我之见,当与传统审美的“紫色非正色”观念相关,所谓“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何况紫藤的这一片紫醉璎迷,是如此的招摇!附带说明一点,今天,或有把宋人冯时行等的咏藤萝诗作为咏紫藤的,实误。紫藤虽也名“藤萝”,但藤萝并非只有紫藤,像爬山虎之类的藤蔓类植物,均属藤萝。宋人之所咏,大都为此类野生的藤蔓。

  诗如此,画亦然。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百花竞放的蔚然大国,品类之繁富,技法之精诣,前无古人,百代标程,但竟然未见一件紫藤画传世!邓椿《画继·杂说》记宣和殿前植荔枝结实,孔雀恰来其下,诏画师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灿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必先举左足而画师却先右。这里的“藤墩”,或有疑作紫藤花架的,以至直到今天的花鸟画家,亦多作紫霞孔翠,极“华彩灿然”,且不论。问题是,查《宣和画谱》和《画继》记载唐宋名家的几千件花鸟画名目,竟然也不见一件紫藤!紫藤画之兴盛,同样是明清“儒学淡泊”以后的事,尤以恽南田、李复堂、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为典范。至近世就更多了,工笔的、写意的、兼工带写的,只要是花鸟画家,几乎没有不曾画过紫藤的。但要说画得精彩,似乎只有吴昌硕、齐白石两家。不过,他们的紫藤之所以精彩,主要并不在“紫藤”画的花容月貌,而在“画”紫藤的笔精墨妙,即所谓“论形象之优美,画不如生活;论笔墨之精妙,生活绝不如画”。

  我画紫藤,最早是从房介复、乔木等老师传授江寒汀的小写意一路开始的。先以赭墨回转顿挫为枝干曲折,再以三青调曙红点垛出花瓣成串,最后用嫩绿点叶勾筋。虽然可以达到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而缤纷,但总显得细碎、繁琐、堆砌,格调不能提高。回想宋人的诗词也好,图画也好,所涉及的花卉品种夥矣,既有名花珍葩,也有闲卉野草,却几乎不见紫藤;明清的园林实践中多建有紫藤的花廊花架,文献如《燕闲清赏笺》《长物志》中,却讳言紫藤——或许正因为这是一种虽高大绚烂却不够高格雅正的花品吧?一如洋兰之在今天,几乎家家喜欢用它作节庆的室内装点,却很少有诗人画家以之为比兴素材的。

  彻底颠覆了我对紫藤审美观的,约略是在1975年前后。其时,程十髮先生、姚有信老师正钟情于莫奈、雷诺阿的印象派画法,尤其是程先生的“印象紫藤”,光明的色彩恍惚迷离,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他用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笔墨,盘郁出虬干分枝的屈曲飞动;再铺染以大片似朵呈串的紫洇花影;点缀以嫩绿浅赭的羽叶却不作勾筋,竟然化俗艳为神奇,使形象美和笔墨美并臻高格雅正。而其创意,尤在紫藤花的表现。一是不限于三青调曙红的传统色彩,而是大胆地使用了青莲、紫罗兰等西洋水彩画的颜料;二是不作一朵一朵花冠的刻画、一串一串花珞的堆砌,而是作混沌涌动的云蒸霞蔚——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先工笔的、写意的、兼工带写紫藤画的细碎之弊,使枝条的墨线、花影的紫面、羽叶的赭点,形成既对比又统一的生动构成。尤其是紫色的绮丽温润、透亮瑰玮,赏心悦目,更开出传统绘画“随类赋彩”中妙曼稀有、得未曾见的崭新境界!

  不约而同又互为影响,姚老师后来以彩墨的形式创作连环画《伤逝》,有好几幅画到紫藤,也都使用了印象派的光色法。原稿送到人民美术出版社时,引起一片惊艳!

  有了这一艺术的印象,再去观察生活中的紫藤,姚老师高安路家门口肇嘉浜路绿化带上的那一架架紫藤,突然地也就赋予了我一种新的认识。过去,我都是一个个局部地去认知紫藤的枝干、藤条、花朵、叶片,尤其是花冠的形状、花序的组织;如今,便转向从整体上去脉拍它点线面、紫墨赭所构成的“气韵生动”。于是便升华起一种堂皇而且豪迈壮观,在众香国中实在别有一种高华的品格!那历劫般古拙苍劲的虬干盘郁,带出梦幻般娇艳浓酣的紫气氤氲,似乎有一种飞龙在天”般际会风云的律动,这就极大地激发了我“潜龙勿用”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于是也学着程先生、姚老师画了不少“印象紫藤”。只是程先生、姚老师的紫藤多是作为人物画的配景,我却是作为花鸟画来画的,且多题款“龙光紫气”“龙飞紫雪”“紫雾龙吟”“紫云龙幻”之类,并曾赋《巫山一段云》:

  易水荆轲筑,南阳诸葛筹。龙光紫气射春秋,养我浩悠悠。

  归去渊明酒,斯文孔圣愁。长风万里驾槎舟,逝者自东流。

  一种登楼强愁的少年意气,虽“把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稼轩),却颇有阿Q式精神胜利的“虚假满足”。

  不久,高考奇迹般地恢复,我也莫名其妙地考进了上师院,被乡里父老誉为“跳出农门”。“跳出农门”便意味着进入到“龙门”,“飞黄腾达”地大展鸿图,也就由根本没有可能的“幻”想,变成了真切实在的可能。

  入学不久,徐迟关于陈景润等科学家事迹的系列报告文学发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一时举国上下,尤其是年轻一代,无不热血沸腾,纷纷投身到学习文化、科学强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大潮之中。正在物理系学习的我,课余写生紫藤时,突然想起当年程先生曾对我讲道:“紫藤的盘绕,都是逆时针向上攀爬的。”到现实生活中去一一核对,果然!不禁由衷地钦佩前辈格物的认真不苟、见微知著。但此时所考虑的,却是赶快去观察其他的藤蔓类植物。历时半年,结果惊奇地发现,凡是以缠绕的方式依附攀爬的,如牵牛花等,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几乎都是逆时针盘旋向上——这与当时流行的对水涡旋转方向的认识,所体现的不正是同样的地转偏向力在起作用吗?于是,仿佛牛顿见到苹果落地而顿悟,我赶快给中国科学院写信,报告我的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认为可以供潜艇和飞机动力设计时参考。

  结果石沉大海。原因不外乎二:一是如当时中科院收到的许多中学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解题”,不过是自以为是的不着边际;包括水涡的方向也未必就是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另一便是如钱锺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中举例的意大利用于嘲笑人的一句惯语:“他发明了雨伞。”这两类热血青年,当年不在少数。今天看来,固然幼稚可笑,但那种“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实在也是更单纯而可爱的。

  无论如何,我对紫藤的美好印象,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考上大学后,一方面常去公园写生,同时又在老家种了一株紫藤。九十年代初拆迁搬入新居,我特意要了两套毗邻的底层,有一个十几平米的院子,又把紫藤移植了过来,并颜所居曰“紫藤花馆”。西泠印社的周柬谷兄、包根满兄还为我刻了几方“紫藤花馆”斋号印。每年繁花如云,有一年还因此起兴填了一阕《红窗听》:

  爽气西来从此过。映栏外,繁英千朵。芳菲莫教轻弹破,着慈云满座。

  宝络流苏垂索错。芸辉照,瑶华不堕,庄严楚些。何必说禅,梦醉紫香国。

  心境的平淡自足,与少年时的磊落显而易见地不同了。新世纪后又迁入现代社区,公共绿化带中分布了三四处紫藤架可供业主们春时观景。不过,观赏紫藤花的最佳景点,我一度以为在宋庆龄陵园。这是1997年谢稚柳先生落葬宋陵名人园后,每年清明节前去扫墓时被我发现的。那一廊紫藤,盛开的时候,简直就像一道紫色的瀑布,从空中流苏而下,停云而凝,翠幄浓荫,虽然只有三四米的高,却有二十米的阔,可以遥看,尤宜近观。只是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花卉大多提前了花期,独有紫藤的花期却延后了,清明节还刚刚含苞待放。

  “亢龙有悔”?抑或“大象无形”?

  不思量,常在心;细思量,尤动情。几十年的紫藤花缘,梦幻般的真切,于纵横历乱、流光溢彩中不可思议地难理殊胜。


 
《石阡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周兴嗣短篇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宝安文学》周刊专栏约稿启事
“咸阳游记”文旅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武山文艺》征稿启事
第六届“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启事
“荷塘印象杯”首届绿美东莞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武鄂黄黄”都市圈主题征文启事
首届阿买妮诗歌奖征稿启事
首届“西戎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启事
“我所了解的河湖”征文大赛启事
首届“客韵官陂 多彩土楼”征文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光影之梦”全国中短篇小说征文大赛,题材类型均不限!
《教师报》教师节特别征稿
「北京晚报」9月主题征稿函
“德才杯”青岛印记征文大赛正式启动
遇见中医药微型小说大赛正式启动
第四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
《翠苑》文学双月刊征稿启事
《映山红》杂志新开专栏征稿
更多...

李健吾

冯雪峰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高峰:提升零售银行数智化能力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