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网
XDBZJW.COM 您是第 18414565 位访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本站浏览:290        发布时间:[2022-09-21]

  文珍,身份证上的名字就是文珍。出过几本书,得过一些奖。长期被称为青年作家,最近偷偷自行去掉了前两个字。三猫大富之家,但多年不计后果搜罗的书、瓷器、布和玩具找不到地儿放。迷路爱好者和精神少数民族。近年开始打羽毛球,游泳只会仰泳,因为最省力。在波涛起伏的海面躺平,可以尝到雨水的味道。

  在西沙群岛海面上的十一天

  文珍

  六月十一日 甲板上在下雨

  天气:多云转雷阵。24°C-33°C。北风。

  谈话即将结束时,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望着荒凉的街道、巴旦杏树上凝结的水珠,感觉自己在孤独中迷失了。

  “奥雷里亚诺,”他悲伤地敲下发报键,“马孔多在下雨。”

  ——《百年孤独》

  此刻甲板上在下雨。甲板外的茫茫大海也在下雨。事实上,这场雨从昨天夜里一直下到了今天。如果不是因为下雨,昨晚应该会在甲板上烤鱼的。——但今天上午我听说,就在下雨时二楼也仍然吃了生鱼片庆功,就在我在一楼底舱写日志的时候。外面一直在发生一些我所不知道的事,即便就在同一艘船上,也无法了解近在咫尺的房间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当然他们也同样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和同屋在房间从八点多一直聊到了快十点,聊天其实基于一场行动:即便前一晚没开空调、上午打开依然漏水,关掉空调又在排水管套了塑料袋,床铺依然神秘地湿了一大半。于是只能请她帮忙把床垫整个从上铺拖到门外。两个女生力气不够,还叫了一个男博物馆员帮忙,再把下铺的床垫换上去。我自己带的被单已完全湿透了,因此船上提供的被单正合用。

  换完被褥,把行李重新安放妥当,我俩都一时间累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正好都坐在下铺,就这样聊起天来。要不是一只巨大的蟑螂,还不知会聊到多晚。但蟑螂就和雨水一样不期而至,正好爬在我摊开的行李箱里的衣服上。我一转头看到了它巨大的身型和桀骜的头部——如果蟑螂有表情的话,我相信它一定是在好奇地看我:你们在我的船上做什么?

  我谈不上是对昆虫过敏的人,但蟑螂例外,尤其是这种巨型的美洲大蠊。一时间惊恐得叫不出声,也幸好这木讷让我没有那么丢脸,因为同屋立刻镇定地让我把蟑螂从行李箱里抖出来。但蟑螂突然间消失了。片刻,又顽强地从一件防晒衣上冒出头来。

  “……在这里。”

  “你把它抖下来!”

  刚把衣服从箱子里扯出来,她举起拖鞋:“我拍了啊?”那是一件为这次出海才买的新防晒衣,如果蟑螂被拍死在上面,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穿它了,惜物之情瞬间战胜了恐惧,我战栗地说:“等一下。”拿起衣服一抖,说时迟那时快,同屋手起鞋落,美洲大蠊在地上瞬间化为肉泥。

  这只不幸殒命的不速之客打断了聊天。我打开花洒才发现船上没有热水,洗完头后才发现更糟糕的是找遍全船没有一个人带吹风机,而此刻,“甲板上在下雨。”那一刻真有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的悲伤。但同屋顷刻也洗完回来了,看着我的无助再次嗤之以鼻:“站在外面吹吹风很快就干了。”

  这时已十一点多了。甲板上空无一人,所有人都躲在船舱里。在二楼晾完衣服,下楼梯时我拍了一张被探照灯照得如梦如幻的黑暗海面上的雨丝。

  而晾完衣服后回房间,头发还是湿的。

  昏沉睡去,半夜再次惊醒过来。不是被甲板上的雨声,而是被床褥上的雨。早已关了的空调依旧神秘地滴水,新换好的大半个床垫床单全湿了。我在昏暗中卧了一会儿,决定起身先去厕所。时间是凌晨四点四十七分。甲板上一如昨晚,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而我吃惊地发现博物馆的小廖已经在海钓了。

  他回身见我,比我更吃惊:“你快回去加衣服,会感冒的。”我心想:“防晒衣爬过蟑螂刚洗掉了”,却也未及解释,只大致告诉了他床铺湿了。他立刻随我回船舱,我也不知他是否要帮忙察看,到门口才紧张地说:“别进去,同屋还在睡觉呢。”他便默然回到隔壁房间,原来是邻居,刚才不过是顺路回房。

  只能打开灯,吃力地再把床垫拉到下铺再睡。如此折腾半宿复昏沉睡去。起来洗漱才知道快到甘泉岛了。吃早餐时又得到新的消息:今日有台风,海上风浪太大,不上岛了。

  醒后精神就好多了,照着导航画了沿途岛礁示意图,又画下两艘与我们保持距离一前一后相跟而行的考古船,大小和我们的船差不多,编号分别是琼琼渔88998和琼琼渔88999。随口问我们船的编号是什么,情绪容易激动的船老大(一定是胆汁质)大喊一声:

  “上船这么久还不知道是什么编号!我们是88639!”

  这才想起他之前对无线电向海警船喊话时似乎也报了数字。但他也不会比我昨晚发现蟑螂、全船没一个人带吹风筒、空调关了以后依旧漏水,等等更惊奇。我决定不告诉他所有这些丢脸的事。正巧雨也短暂地停了,太阳从厚云层后露出半张脸,姿态平和地照在我们的船、两艘兄弟考古船——都是租的渔船、更遥远的国家考古队船,以及昨晚和今上午始终无法登陆的甘泉岛上。

  短短一日我似乎已经适应了波涛起伏的海浪。现在换成下铺,离海面更近了。想象自己平躺在万顷碧涛中央,有一种奇妙的遁世感。雨又开始下起来了。此时是在永乐环礁上,所以远处望这边的海面应该是浅一点的碧蓝色。雨声里我又开始和随船的队医杨医生聊天。

  “妈妈。”我想象自己在手机上轻快地打字,“甲板上在下雨。我认识了一位家也住深圳的老先生,人很有趣,希望你们和他也成为朋友。还有船老大的脾气特别急。很像爸爸。”

  六月十二日 雨后船居即事

  天气:多云转雷阵雨。23℃-35℃。北风3-4级。

  今天可以说除了“生活”之外,什么都没有做。

  昨晚雨下了一夜。凌晨四点醒来去厕所,发现船舱外甲板积水已很深了。好在舱室门槛够高——我一开始上船还因为不适应这过高的“槛”,小腿磕在上面青了好大一块,此时才发现舱槛高的好处来。它大概还有另一个更专业的名字,我还没有问到。

  舱外凄风冷雨,舱内却温暖如旧,只是水汽弥漫,略觉憋闷。站在舱口即觉冷雨扑面,凉意袭来。最近几天都是十点多就睡下,日常睡眠时间大概是六个小时,因此总是四点左右醒来,听见外面黑暗的海面正在默默地承受暴雨,无数水族大概也正听雨入眠。今天倒是没人钓鱼,但回船舱看手机,才发现凌晨两点多钟,同行男作家在微信上告知他们房间漏水。据说房内水达一拳之深,下铺床褥完全被水浸透。问是否要上去看看。答曰已从馆长房间要来一床被褥暂时解决问题。看来船上下雨除衣服难干房间湿闷之外,漏雨更是大害。二楼理论上比一楼干爽,不料竟逢此水厄。

  睡不着听舱外的雨声,更多声响来自雨水清脆而持续不断地击打在甲板、船顶、舷杆和顶篷上,制造出连绵不断的交响乐,加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整夜喧嚣不已,这哗响中却阒无人声。我比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意识到此刻是凌晨四点,马上就要五点了,而自己是独自待在一艘行驶在南海上的钓鱼船上。说孤独也不确切,分明有许多旅伴;但船在海上本身就是孤独的。四点钟,在它巨大的孤独之中我醒来,睁着眼在光线昏暗的舱房里侧躺,感受身体随波涛起伏。莫名其妙想起川端康成的名句: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晕船是早不晕了,但仿佛传染了船自己的孤独。这也许是一种海上必然产生的对大陆的思乡病,突然理解了古往今来那么多航海作品里的homesick(思乡病),或更泛无所指一点:nostalgia(怀旧)。

  不知过了多久才睡着。再醒来已经快八点了,舱外雨势小了许多,天光大亮,虽仍未放晴,但和昨晚的凄风冷雨完全是两重天地。

  洗漱完随便吃了一点早餐——连续几天都是油炸花生米、炸干鱼、咸菜、煮鸡蛋配南瓜粥,但接连三日就失去新鲜感,人就是如此可恶的喜新厌旧的动物——信步走出甲板,发现大雨已停,但太阳还没有出来,涔云层峦叠嶂地在海平面外铺开,更难得的是没一个同伴出来,连日没有锻炼,正好可以趁机舒展筋骨。且船已放锚,否则行驶起来保持平衡就更难,好几次站立不稳,几乎倒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好在有栏杆,不至于滚进海里。

  运动后洗了澡,又洗了衣服。这时太阳也识趣地探出头来。大约前几日未曾尽责,一旦出来便十分猛烈,很快船便被通体晒干。遂把昨天来不及处理的衣服床单尽数拿出来洗净晾干。在船上寻找晾衣服的地方也是一门学问,男士衣服多数晾在二楼发动机旁边,一不留神就会沾上飞溅出来的机油,而且那里晒不到太阳。眼看阳光正好移到房间外的甲板上,便想办法把衣物都晾在了舱门上,一出房门就可以看到风将床单高高地吹到阳光里,夏衣轻薄,很快就干了。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纯粹因为衣服能够晒干而喜气洋洋——不知道如何享用这难得的阳光,又将越睡越潮的枕头被套床单都拿出来搭在甲板上的塑料椅上晒,心头更是大快。

  此外做的事还有:把带的一张一米八床单一分为三,两张做了我和同屋的单子,一张做了门帘;把所有食物都装在塑料袋里再挂在门把上以防蟑螂;把前几天空调打湿的床垫床单放在甲板上的救生艇上晒干;将行李箱安置在没床垫的上铺上,等等。

  刚歇下来就听外面叫开饭,赶紧回房拿饭盒,晚饭果然是这几日钓来的海鱼:因无法登岛,船员、馆员们镇日无事只好钓鱼,大多是石斑红鱼之类,初时惊喜,不日也逐渐挑嘴了起来。船上负责做鱼的林师傅谦虚问:“是不是做得不好吃?”两桌人均异口同声:吃太多了。——真真的海上凡尔赛。

  吃罢夕阳西下,因云层太厚,也不见晚霞。但云皋耸如白色城堡,在渐暗下来的海面上也异常好看。换了长焦镜头出来拍云,杨队医说:“快拍新月和星星。”一看果然有一钩极细的上弦月和孤星悬在云朵之上,像小孩子的画。

  前天昨天都有画画,今天因过于积极地投入建设船上生活,没来得及。

  但饭后和博物馆员聊天,又和馆长队医一起喝了船员的茶。中间我最喜欢林师傅。他是临高人,九岁出海——当时还是木帆船——和我们讲了许多古。最神奇的是他说自己可以在水面睡觉,这是陈馆长都没听过的奇闻。“小时候出海真的怕。船也小小的,夜晚就有海蛇在旁边游来游去,有毒的,比陆上的蛇还毒。”吃夜宵时,诗人宫池也说,昨晚下雨时也有一条很大的海蛇跟在我们船边,可惜没有亲见。

  夜宵也是林师傅给我们烤的鱼,很香。除烤鱼外,还有烤茄子和锡纸烤芋头、胡萝卜。酱料只有蒜泥,但已经很香。他白天在监控室还在看抖音视频学做菜。另一个船员阿江来自广东湛江,也打开话匣子和我们说了许多雷山半岛的异闻,比如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玛珥湖全世界只有两个,湛江就有其一……更让我吃惊的是林师傅告诉我,“海霸王”华哥是疍家人——新中国成立前官府不许上岸的,他补充说。

  从万般怕晒到竟然渴望太阳。这就是今天所得。总而言之,是十二万分“生活”的一天。生活最伟大。

  六月十三日“流水”和塑料

  天气:多云转晴。27℃-37℃。北风微风。

  这一天早上仍然不能确定能否登岛。一大早我就在驾驶室船老大的宝座上开始舒舒服服地看一本叫《南海更路簿》的图书馆的书。之前在图书馆想找这本没找到,没想到就是陈馆长借去了。

  还是格外留意更路簿的“更”字。“更”指里程,又指角度,360°方位分二十四更,还可以结算航行时间。“路”就是道路,也指罗盘的针路。更路二字合起来,表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之间的航向、距离以及所需时间,每一条更路都包括起点、终点、针路和更数……

  这些天来反复查阅资料其实也都基本弄清了,只是手头没有罗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还提到了“流水”:

  海南渔民现存的一些更路簿还记载有“流水”,即某港口一年中潮汐涨落的时间表。一句传统的12地支顺序记时,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为2个小时,子时为半夜11点到1点,以此类推。流水内容一般从正月初一起记载到十二月三十日,逐日记载。按中国的农历日期记载,全部使用中文数字,不使用阿拉伯数字。

  “流水”这个词我却很喜欢。逐日记载,倒有点像我正在记的海南日记。

  ——那么,今日到底能不能上岛?

  吃过午饭,考古队领队贾宾——此次随船的博物馆馆员,他水下考古的经验最丰——在和船老大一再商议后决定:两点落艇,先登鸭公岛,再登全富岛。——一日登两岛,大概是想把前两天因台风耽误的进程补上。

  第一次下艇却发现原来不是易事。一行人穿救生衣从舷梯下去,只见小艇在风浪间不停摇晃,船员老魏和阿坚拉紧缆绳也很难固定,只能眼明手快,趁艇最近时从舷梯直接跳到艇上,也有人半天不敢跳的。如是折腾许久,终于所有人都上了艇,发动机开动,便向鸭公岛进发。

  刚靠岸便被第一个海滩惊呆了——印象中一般岛屿都是沙滩,最多有粗细之分,贝壳散落其间。而此地全是累积如山的珊瑚石,说是珊骨累累也可以,但每一个都非常美,格外洁白,枝杈有姿。一行人立刻就投入了低头寻宝的游戏里,但随即考古队员就大声提醒:“珊瑚不得离岛!”大家只好立刻放弃,最多捡一两个宝贝——此地有一种贝壳,真的就叫宝贝。其中以虎斑者为最大最美,学名叫“黑星宝螺”。我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一块碎片,一开始还以为是海龟壳,也不知怎么想的。而船员华哥只看了一眼就肯定地说:“这是宝贝呀,宝贝。”

  不知为何莫名戳中笑点,笑不可抑。

  但另一件事就远远没有那么可笑了。没走几步,就发现了比宝贝在珊瑚滩上更触目惊心的东西:无数饮料瓶和拖鞋、塑料袋、易拉罐等等其他垃圾。岛上不过十余户人家,也有固定垃圾桶,应该不是生活垃圾,大概是此地沙滩多为珊瑚构成,较为粗粝,摩擦阻力较大,所以海浪冲上垃圾多留之不去。我用原本装相机的防水布袋一路走一路捡,不多时竟捡了满满一袋。更多的实在捡不尽,只好任由它们刺眼地留在沙滩上。想起有报道说海洋垃圾现在已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染问题,心情遂沉重起来。

  离开鸭公岛再去全富岛,不料午后海上风浪忽起,而且全富岛一带珊瑚礁环绕,相当于铜墙铁壁,试了好几次都无法靠近。博物馆馆员们坐的小艇早就打道回府了,而我们坐的小艇则由阿华掌舵,阿坚押尾。艇上还有一个博物馆员小唐,不断打退堂鼓说:“回去吧,别搁浅了。”阿坚也说:“退潮了回不去了。”但阿华和其他人皆默不作声,操作发动机仍顽强地不停尝试各个方向努力向前,尝试了整整二十多分钟后竟然成功找到突破点,小艇顺利靠礁。

  相隔不过三公里,全富岛的沙滩和鸭公岛的珊瑚滩却截然不同,全是雪白细腻的珊瑚沙,只偶尔有一两支小珊瑚。全岛比鸭公岛更小,不过0.02平方公里,是一座无人岛,却有一大一小两个潟湖,通体碧绿,和珊瑚礁浅海的绿又自不同。此岛以水产丰富而得名——据说从珊瑚岛一过全富门,来岛途中即可变富——出产以方参、砗磲为主,外缘则盛产梅花参。但这些年基本都已经绝迹了。

  此岛不过弹丸之地,却仍捡到了若干垃圾。归途看到一个海水中载浮载沉的黑垃圾袋,一路的沮丧遂到达顶峰。那么大一袋,里面有多少塑料?之后又会有多少海龟海鸟海鱼受之荼毒?在艇上,我连问两次:“可不可以把那袋子捞过来?”但夕阳下所有人归大船心切,又或者发动机声音太响,没人回答。

  回程时,二哥和老魏也都过来接应,退潮时离岛果然容易搁浅,后来还听说艇底当真被珊瑚礁磨破了一处,被起重机吊回甲板后船老大还拿胶水骂骂咧咧补了半天。不禁庆幸因阿华的艺高人胆大,竟看到了夕阳下绝美的潟湖银滩。刚开口,他就说:“夸我干啥?我自己也没上过这岛,所以想上去看看。”

  “华哥厉害的,他们都说要回你也不理。”我说。

  阿华大笑起来:“当然不理,方向盘在我手上,他们说管什么用?”

  还好今天上岛,以及有连日来最壮阔的晚霞,部分冲淡了黑塑料袋带来的冲击。但写到这儿不禁又内疚起来。当时真应该更大声喊第三次的,阿华听到一定会去设法捞起来的。我相信他。

  ……

  (节选,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9期)


 
《石阡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周兴嗣短篇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宝安文学》周刊专栏约稿启事
“咸阳游记”文旅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武山文艺》征稿启事
第六届“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启事
“荷塘印象杯”首届绿美东莞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武鄂黄黄”都市圈主题征文启事
首届阿买妮诗歌奖征稿启事
首届“西戎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启事
“我所了解的河湖”征文大赛启事
首届“客韵官陂 多彩土楼”征文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光影之梦”全国中短篇小说征文大赛,题材类型均不限!
《教师报》教师节特别征稿
「北京晚报」9月主题征稿函
“德才杯”青岛印记征文大赛正式启动
遇见中医药微型小说大赛正式启动
第四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
《翠苑》文学双月刊征稿启事
《映山红》杂志新开专栏征稿
更多...

李健吾

冯雪峰
更多...
东北作家网“星光璀璨文学丛书”出版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
萧红文学奖评选条例
更多...
更多
更多

高峰:提升零售银行数智化能力

    点击进入视频原页面       更多
辽宁作家网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   作家网   中国散文网   国学网   中国文学网   牡丹江文艺网   河北作家网   陕西作家网   海南作家   西北文学网   广东作家网   重庆作家网   江苏作家网   山东作家网   东北新闻网   中国吉林网   东北网   湖南作家网   杨柳青文学网   新疆作家网   浙江作家网   河南作家网   中国报告文学网   嘉兴市作家网   葫芦岛文艺网   辽宁人民出版社   天健网   半壁江作家网   福建作家网   内蒙古小作家网   校园文学网   完美小说网   东北文艺网   大连海力网   全球期刊门户网   乐读网   深圳作家网   西部作家   泸州作家网   大鹏新闻网   吉林文学网   茅盾文学奖网   作家在线   恒言中文网   中国网络作家网   贵州作家网   上海文艺网   萧然校园文学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中国百姓才艺网   当代人物网   佳木斯作家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投稿信箱(Email:db666777@163.com)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东北作家网 辽ICP备08002508号-2 主编信箱:db666777@163.com